版权所有:邵阳城市报 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2150期 -> 4版 -> 新闻内容
凝聚发展活力 建设创新富裕宜居邵东——邵东县改革开放40年发展纪实
新闻作者:罗中利 邓星照 刘昭云 罗敏 刘志成 魏志刚  发布时间:2018-12-04  查看次数:     

    斗转星移四十年,沧桑巨变一挥间。11月30日上午,邵东县举行“幸福新邵东”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邵东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发展为先  创造了县域经济新历史
    改革伊始,邵东就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率先发展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1978年乡镇企业产值突破1亿元,居全省第一,1980年民营企业家曾小山在家乡流泽镇创办了我省第一家民营企业——邵东流泽铝制品厂,带动了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创造了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县的“邵东”现象。改革的纵深推进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目前该县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已达14063家,个体工商户83240家,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已经连续多年稳居全市第一位、全省前列。2017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全省第四,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40年前邵东还是一个农业大县,40年后邵东已是一个工业强县,40年来邵东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奇迹。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77亿元增加到381.55亿元,增长215倍,年均增长14.38%,第一产业从8929万元增加到53.32亿元,第二产业从5661万元增加到178.75亿元,第三产业从3156万元增加到149.4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117元增加到40827元,增长348倍,年均增长15.76%;财政总收入从1967万元增加到23.25亿元,增长118倍,年均增长12.6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4.4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634万元增加到307.86亿元,增长4855倍,年均增长23.64%;银行业金融机构从2家增加到14家,证券公司和保险机构从无到有,分别达到2家、20家;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2235万元增加到456亿元,增长2040倍,年均增长20.99%;贷款余额从4223万元增加到223亿元,年均增长16.97%。

    商通天下  构建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作为湖南中西部地区的内陆县,邵东既不沿边也不靠海,无地利之便,但该县始终坚持合作共赢、开放互利的理念,从“筑巢引凤”到“腾笼换鸟”,推动出口从无到有,产品从农产品到小商品,外向型经济逐步发展,开放水平逐步提升,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200强县”,成为邵阳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湖南内陆开放的新高地。近年来,邵东主动对接“一带一路”,落实省里“五大开放行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了200多条物流线路联通全国280多个县市区,40万邵商走出家门,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和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境外成立了泰国、老挝、越南湖南商会和泰国湖南工业园、老挝湖南工业园等平台,境外投资企业达228家,中方投资2.55亿美元;成功打造了打火机和箱包两个国家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聚集了打火机生产出口企业16家,年产打火机100亿只,出口50亿只以上,产量与出口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注塑打火机占全球市场份额70%,箱包行业外贸企业56家,年产值达60亿元,年出口达4.2亿美元;2017年,邵东有实绩的外贸企业达到124家,其中过千万美元的企业15家,过500万美元的企业43家,在韩国、香港、迪拜、东盟等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销售中心110个、零售店铺3680余个,实现进出口总额6.8亿美元。今年,该县先后承办“创新湖南高峰论坛——2018智能制造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峰会”“湖南省2018年工业设计进园区”等系列大型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五金机电国际博览会;组织企业参加迪拜展、德国五金工具展和巴西综合展等会展,积极推动“邵企出海”“邵品出境”。如今,邵东公共保税监管仓即将建成,将为全县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外贸综合服务,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区也将进一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有效促进全县开放型经济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展。

    产业为要  实现了产业转型新突破
    邵东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和不同发展时期的背景,适时调整产业发展战略,由“兴商建县”“兴工强县”到“兴工旺商、富民强县”再到“兴工旺商、转型升级”,不断更新发展理念,由科学发展到绿色发展再到高质量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已由40年前的50.3:31.9:17.8优化调整为14.0:46.8:39.2。
    农业发展一路提质增效。全县形成了优质稻、生猪、黄花菜、中药材、大棚蔬菜、时鲜水果等主导产业,产业基地遍地开花,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不断涌现,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机械化水平已达65%。2017年,全县有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14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43家,实现总产值266.5亿元。拥有“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产油大县”称号。
    工业发展欣欣向荣。小五金、打火机、皮具箱包、印刷、服装鞋业等产业独具特色,以湘商产业园、廉桥医药工业园、仙槎桥五金工业园、黑田铺印刷工业园、团山打火机工业园为核心的“1+4”产业园区格局加速形成,邵东经开区跻身全省“十强”园区,生态产业园获评全省“双创”示范基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3D打印、新能源、机器人、装配式建筑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全省县级层面率先组建智能制造研究院,目前该院已成功申报省级众创空间、省小商品创新设计中心,两个项目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建成了博士工作站、快速加工中心、3D打印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引进了锐科机器人、飞拓自动化、先临三维科技等一批技术研发企业,打造智能制造高地,加快“机器换人”,助推转型升级。2017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380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45.9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5%,连续十一年获全省新型工业化先进县,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全省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称号。
    “三产”发展高歌猛进。以国际商贸城、星沙物流园“一城一园”为核心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初步建成,以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结合销售的网络销售如火如荼。2017年,全县有廉桥药都、家电城、五金城等专业市场30多个,年成交额达300亿元,商贸限额以上企业228家,实现销售收入7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1.89 亿元。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站176个,微商从业人员2万多人,电商交易额突破50亿元,电商包裹出单量950万件、进单量840万件,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旅游业越来越旺,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等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2017年接待游客415.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95亿元。

    强基固本  谱写了基础建设新篇章
    改革开放以来,邵东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导向,以“东进、西连、北扩、南优”规划为引领,以城市综合整治为抓手,加快建设步伐,加大整治力度,城市地标拔地而起,居民小区如雨后春笋,公园、广场、公共休闲场所不断增多,马路市场整治、小街小巷改造、棚户区改造强力推进,城镇规模不断扩张,城镇形象不断改观,县城品位不断提升,县城由“弹丸之地”发展成为全省规划的7个“50万人口、50平方公里”县城之一。至2017年,县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53.81%,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 
    道路交通飞速发展。40年来建成铁路78公里,建成公路3844公里,娄邵铁路、怀邵衡铁路,潭邵高速、衡邵高速贯穿全境,八老公路全线通车,通村公路里程达2379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和行政村通水泥路、100%的乡镇通班车、100%的行政村通客车,人民群众出行越来越方便,彻底告别了下雨“水泥路”、天晴“扬灰路”的时代。至2017年,从邵东出发,到北京、上海、昆明不超过7小时,到深圳、广州不超过5小时,到省会长沙70分钟。县道纵横交错,县内乡镇半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
    电力通讯全面提升,现在已建成25座变电站、27条35千伏线路、124条10千伏线路,月平均售电量达1.1亿千瓦时。全县4G信号100%全覆盖,城区光网100%覆盖,乡镇光网覆盖率96%以上,视频通话、远程教育已经从梦想变为现实。

    以民为本  满足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
    邵东致力于民生事业发展,推动改革开放成果人民共享。全县财政总支出从1978年的1165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66.78亿元,增长573倍,各项重点民生支出得到充足保障,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民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服务产品日益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全面提升。至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100元、18945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456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8%以内,贫困人口减少到23074人,贫困发生率在2%以内,小康实现程度97.3%。
    92.48万农村人口实现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和广播“村村响”实现全覆盖,公路“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牛马司、廉桥、流泽、周官桥、仙槎桥等乡镇已开通天然气,半数以上的行政村安装了照明路灯。
    高考综合成绩连续15年居全市之首,近5年投入12亿多元新建改建大批学校,新增学位超2万个,今年秋季一次性化解729个超大班额,中小学大班额实现“零增长”,先后荣获“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
    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4%,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253个、床位4283张,每千人口床位数接近5张,22所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综合楼、500所村卫生室完成建设,各级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县级公立医院药占比降至31%以下。
    平均每年投入救灾资金1000万元,平均每年发放各类优抚对象生活补助4000万元,养老服务床位达到了每千名老人35张。
    建成283个公益文化广场、10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平台、120个公益性文化机构,26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983家农家书屋、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2018年举办了“首届贺绿汀音乐文化节暨改革40周年庆祝活动”、首届农民丰收节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2017年承办全省“经济强县杯”篮球赛并勇获冠军,2018年成功承办第十三届省运会成年组网球比赛。

    可持续发展  走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
    邵东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先后获得“全国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中国生态魅力县”称号。
    近年来,邵东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十六个不准”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十个不准”,大力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四边五年”绿色行动、“蓝天·碧水”保卫战、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等一系列生态建设、保护、治理行动,打出“做规划、治污染、拆旧房、改厕所、控违建、整外墙、修道路、搞绿化、树新风”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组合拳,认真落实“河长制”“库长制”,全面淘汰落后产能,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矿涌水、非法采锰遗留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煤矿、石膏矿整体退出,非法洗涤、小电镀、土瓦窑等高污染企业全面关闭,获得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入场券”,做到了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城镇污水管网“一齐覆盖”、城乡垃圾“一个桶子”收集,2017年荣获全市环境卫生综合评比第一名,一举甩掉“脏乱差”的帽子。
    县城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乡镇禁炮殡改同步有序推进,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和殡葬制度改革,全县所有村(社区)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丧事标准由以前的动辄10万元以上骤降到现在的3万元左右。至2017年,全县国土绿化率达40.6%,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重点流域断面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党建引领  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新活力
    严格执行新形势下的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肃组织开展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班子民主生活会,严格按要求、按程序组织各基层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组织全县1198个基层党支部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017年投入2.7亿元推进“四个全面覆盖”工作,新建、改造乡镇综合服务平台12个,新建、改造村级综合服务平台200个,建设美好社区45个,建设乡镇小套房768套。党建示范点建设快速推进,全县“两新”组织共建党支部157个,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应建组建率100%。选派“第一书记”207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327名、科技特派员77名,组建县级驻村帮扶工作队103支,实现全县55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13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77个省定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
    近年来,该县全面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纠‘四风’、治陋习”“四治四提”、禁赌限牌、违规征订教辅材料等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信访举报集中办理专项行动,正风肃纪驰而不息,廉政监督不断加强。派驻监督改革扎实推进,全县48家县一级机关实现派驻机构全覆盖,“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充分体现。组建了县监察委员会,县纪委、县监委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城市报记者 罗中利 通讯员 邓星照 刘昭云 罗敏 刘志成 魏志刚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邵阳城市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邵阳城市报 地址:邵阳市宝庆西路广电中心四楼 邮箱:sycsbzbs@sina.com | 备案号: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