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邵阳城市报 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2206期 -> 2版 -> 新闻内容
红军长征在绥宁
新闻作者:罗中利 李斌 向云峰  发布时间:2019-07-09  查看次数:     

    红军长征转战湖南期间,三支红军部队均从绥宁经过,即1934年9月红六军团西征途经绥宁,同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绥宁,还有1935年12月红二、六军团长征途经绥宁。

半个金瓜里藏了六个铜板
    “界溪省,巴流府,雪林州,赤板县,上堡有个金銮殿。”
    车行至山间戛然而止,顺着水流声,走上青石台阶,古色古香的上堡侗寨,如柳暗花明般映入眼帘。寨子里,今年81岁的杨芳显老人和妻子王求娇,至今记得父亲杨启栋说的“半个金瓜和六个铜板”的故事。
    1934年9月12日,由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从海拔1700米的乌鸡山上,依次经过这里,或匆匆走过,或停下小憩。
    那天久居“古国”、与外界少有接触的上堡村民突然见到那么多军人源源不断地向只有200多居民的小村寨走来,先是吓得心惊胆战,躲进屋里不敢出门,只是偷偷地透过门缝往外看。后来见这些军队足不入户、不惊忧百姓,便尝试着去见识见识。
    常在外面跑,见过些世面的侗家汉子杨启栋率先打开房门,走出屋去。
    红军告诉他:不要怕,我们是工农群众自己的队伍,是为工农谋利益、求解放的。并让他叫乡亲们去割马肉吃,因为红军的一匹军马在附近摔死了。
    杨启栋十分感动,忙把红军请进屋里,让他们到家里歇憩、喝水、用饭,自己则招呼邻居一同去割马肉吃。
    路上,杨启栋和同伴见到红军正在书写着标语,有“红军是工农民众自己的武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废除一切苛捐杂税”等等。
    杨启栋与同伴们好奇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议论。待拎着马肉回到家时,见先前被他迎进家门的红军已离开了。张目望去,屋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具被归理得整整齐齐,只是火炉屋里的金瓜(南瓜)少了半个。家人告诉他:红军吃了半个金瓜要给钱,我们不肯接。
    杨启栋一边感叹红军纪律好,一边情不自禁地拿起剩下的半个金瓜,“叮铃铃”几个铜板掉了出来,原来红军把钱放在瓜里了。
    杨启栋捡起铜板数了数,一共6个。
    “真奇了!以前有军队过来都是打砸抢,这支军队竟然还主动给钱。”惊讶之余,村民们感动不已。
    王求娇从家里找出一些铜板,是否还是那六个铜板,她已无法分辨,只记得父亲当年的叮嘱,“把铜钱保留下来。”

鸡公坡上的75名烈士
    “如果没有这些牺牲在这里的战士,当初我们这里注定难逃浩劫。”1935年12月22日,红军在鸡公坡受到国民党军队阻击。
    鸡公坡是雪峰山腹地绥宁县主峰之一,因该山坐落在瓦屋塘乡东面,亦称东山,海拔1208米,山势险要,地理位置独特,是洞口通往洪江、会同、贵州的战略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此仗打破了国民党军妄想在绥宁及湘西南地区剿灭红二、六军团的图谋,为红二、六军团西入贵州北上抗日扫平了道路。这就是永载史册的鸡公坡战斗。
    在这场惨烈而又悲壮的战斗中,红二军团红五师师长贺炳炎身受重伤,痛失右臂,十三团团长刘汉卿、十五团团长黄炳元等75名指战员光荣牺牲,部队伤亡120余人,歼敌220人。
    当地村民袁再金告诉我们,这场战争发生时,他的母亲杨凤莲14岁,自己也是从小听着这些故事长大。为纪念鸡公坡战斗,1977年8月,瓦屋塘人民公社革委会在此建立了红军烈士纪念亭,当时他也是其中的一员。“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才牺牲到这个地方,为他们修建纪念碑,要让这里后代子孙永远记住他们”。2010年,乡村两级对红军烈士墓修缮一新,共立墓碑44块。
    往事从不如烟,先驱英魂永存。2012年央视《独臂将军贺炳炎》摄制组走进这里实地拍摄。这里已成为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一大批党员干部、青年民兵、学生在这里祭奠烈士英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贺龙为“湘西游击队”题字
    6 月 28 日,走过绥宁黄土矿镇的街上,再转几道弯,穿过一片荷花池,红二军团湘西游击队司令部旧址(红军战地医院旧址)就在院落深处。
    旧址共有2栋木房,岁月的洗礼,让木板显得有色暗色。天井里有2个石刻的鱼缸,几尾鱼儿游得正欢。
    在这里,贺龙曾为游击队题字,写下“指派刘光演为湘西游击司令” 和“为苏维埃流血最光荣” 的手字。在土黄色木房内,两幅手字被分别挂在“医务室”和“刘光演卧室”内。“医务室”内,一张遮盖着白布的木床立在房子中央,墙上挂着一把木锯和一跟绳子。
    站在房内,环望四周,透过白布、手字,仿佛回到 84 年前。
    1935 年 12 月下旬,贺龙率红二军团 10000 多人从武冈县桥头、花园(二地今属洞口县)等地,进入绥宁县红岩至黄土矿一带。
    在这里,中共党员,曾经担任过新宁县县长的刘光演一直心怀期望,能加入红军。
    当时,红军大部队开进了黄土矿,并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战争。刘光演只身闯入驻守在火烧田的红军,恰巧此时,红军急欲寻找一名当地向导,刘光演于是主动请缨。在战争参与中,刘光演心愿达成,见到贺龙,迫切请求参加红军北上抗日。贺龙郑重地说:你是军人出身,又是共产党员,留在地方很有用,你要靠自己的本事把队伍拉起来。
    随后,贺龙叫警卫员把公函纸拿出来,当即写下“指派刘光演为湘西游击司令”的手令,签上名字,交给刘光演,并赠给他一支长枪、一支短枪。
    刘光演拿着贺龙的手令和赠给的枪支,心情激动不已,他再次向贺龙敬了一个军礼,并宣誓:保证完成任务!
    激战后的第二天,刘光演陪同贺龙来到黄土矿彭家祠堂(湘西游击队司令部)探望伤病员。彭家祠堂当时也作为临时战地医院收容了30多名红军伤病员战士。贺龙一一慰问伤病员后,提笔在祠堂的墙上留下了“为苏维埃流血最光荣” 的手字。
    贺龙率领红军大部队走后,刘光演按照贺龙的要求,全力以赴投入了搞武器、拉队伍的行动中。首先是以雪峰山为根据地,建立游击队,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刘光演领导的游击队,发展到 300 余人 180 多杆枪,在湘西南形成一支较有影响的武装力量。

红军后代袁均尾:父亲亲眼看贺炳炎壮士断臂
    在绥宁黄土矿彭家祠堂墙上(红二军团湘西游击队司令部旧址、红军战地医院旧址),几个大写的毛笔字:“红军万岁”经过80多年岁月的洗礼,依旧清晰可见。这几个大字是当年在这战斗的红军战士亲笔所写。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四次征战绥宁,这支由野菜和信念支撑的部队在绥宁这块热土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1935年底红军第四次征战绥宁。12月21日,时任军团长的贺龙率红二军团10000多人从武冈县桥头、花园(二地今属洞口县)等地,进入绥宁县红岩至黄土矿一带。红军大部队开进了黄土矿,鸡公坡山上驻守着国民党第六十二师一八四旅企图阻挡红军西进。
    鸡公坡是雪峰山腹地绥宁县主峰之一,山势险要,是洞口通往洪江、会同、贵州的战略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国民党队伍有20000多人。
    “独臂将军”贺炳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场战斗中。
    同乐社区支委委员袁均尾的父亲袁公仕当年是贺炳炎将军的战友,任红五师通讯员。袁均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详细地听父亲讲述贺炳炎断臂治疗的全过程。
    鸡公坡战斗开始于12月21日。第二天,担任前卫的贺炳炎红五师第十五团在翻越黄土坑和瓦屋塘之间的土地坳时,遭遇敌人的阻击,双方激战,乱弹如雨。
    贺炳炎又一次负伤。在此之前他已经5次负伤了。过去5次负伤,每次都是简单包扎一下。这次他的右臂被打得血肉模糊,骨头全碎了,只留下一点皮连着肩膀。他昏厥在地。
    王军医判断必须立刻撤到战地医院做手术,但醒来的贺炳炎拒绝了:“不,我不能下去!”他想从担架上爬起来,但未等他坐起又晕了过去。此时,贺龙随总部机关离开黄土坑,正向西疾进,听说贺炳炎身负重伤,急忙策马折回,来到黄土坑战地临时救护所。
    这时,贺炳炎经抢救,伤口不再流血,人也渐渐清醒。“我父亲当时和贺将军一起从战场被抬到战地医院,贺将军忍着剧痛还问我父亲:‘红小鬼,你怕不怕?’我父亲立刻回答:‘不怕。’我父亲记得很清楚,贺炳炎对贺龙说:‘贺总指挥,没……什么关系,……挂了……点花,我的身体好,不碍事……’”
    “很严重,右臂的骨头全打碎了。”军医贺彪悄悄地对贺龙说:“弹头在右臂大骨处炸开的,只剩下几根筋连着。必须截肢!如果不立即截肢,还会有生命危险。”
    贺龙问手术需要多少时间?贺彪回答大概要3个小时。听罢,贺龙转身对通信员说:“传达我的命令,命令全体指战员再坚持打3个小时,保证给贺师长做手术的时间。”
    不巧的是,当时仅有的一点医疗器械已驮运转移了,一时半会儿运不回来。救护医生当即让人从老乡那里找来一把锯木头的锯子,决定用它来锯掉贺炳炎受了重伤的右臂。
    就要动手锯臂了,医务人员将药箱翻遍了,竟然也找不到半点麻醉药。焦急时刻,有人提出用吗啡。贺龙听后,问医生:“吃吗啡,有没有其他副作用?”
    医生回答:“吃少了不管用,吃多了可能对大脑有损伤,再一个很可能上瘾。”
    贺龙自言自语道:“我还要贺炳炎给我冲锋呢,你们就没有别的什么办法?”
    这话被从昏迷中醒过来的贺炳炎听见了,他用左手将医生端上来的吗啡打翻在地,说:“吗啡,我不吃。关云长还能刮骨疗毒,何况我是共产党员?”
    医生找来4名力大体魁的战士,贺炳炎挥挥手说:“不用了,麻烦你们给我找块毛巾塞到我嘴里就行了。”接着他又说:“麻烦同志们把我绑在门板上。”
    医生开始用木锯锯贺炳炎的胳膊。贺炳炎忍住剧痛,豆粒大的汗珠直往外涌。他用受伤的左手死命地抠着临时当手术床的门板边,熬过那艰难的一刻……手术终于做完了,前后共用了2个小时零16分钟。
    手术后,贺炳炎仅仅在担架上躺了6天,就又勒马率部驰聘沙场了。

    (记者 罗中利 通讯员 李斌 向云峰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邵阳城市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邵阳城市报 地址:邵阳市宝庆西路广电中心四楼 邮箱:sycsbzbs@sina.com | 备案号: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