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邵阳城市报 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2229期 -> 4版 -> 新闻内容
衣之变:从紧缺到充裕见证经济腾飞
新闻作者:石金玉  发布时间:2019-09-30  查看次数:     

    “衣食住行”中,衣排在首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百姓物质日益丰沛,服装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变得绚丽多彩,邵阳人的服装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再到满街“蓝、黑、灰、绿”的“主旋律”,再到八十年代“喇叭裤”“健美裤”风行一时,再到如今的品牌化、个性化、高端定制。新中国成立70年来,邵阳人的着装从为了蔽体保暖,到变得更加舒适和突出个性、美感……服饰的变化不仅讲述了邵阳如何从百废待兴到蒸蒸日上,服饰的每一次变化,也代表着邵阳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的进步。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邓奶奶70多岁了。她戴着老花镜,安详地坐在沙发上,给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很多人都对语文课本上的这篇课文印象深刻。
    “新中国成立初期,补丁衣服太常见了。实际上,有的人家连一件像样的补丁衣服都没有呢,都是物资短缺惹的祸。”73岁的王大爷回忆道。
    王大爷告诉记者,五六十年代,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衣服不仅颜色、样式单调,几乎每一件还要成为“传家宝”,修修补补缝缝改改一家人轮着穿。当时幼小的孩子穿的都是粗布衣衫,鞋子都是手工制作的布鞋,年轻的姑娘则穿着当时非常流行的来自苏联的布拉吉连衣裙,小伙子则是中山装。对普通工人和农民来说则是工装服。当时最时髦的打扮就是蓝色或者灰色的背带工装裤和白衬衫。
    “在凭票购布的年代,大哥穿小的衣服,二哥穿,二哥穿小了才是我的。可是到了我穿时,已经很破了,既看不出本来的颜色,也有了补丁。”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起那个年代的服装,说的最多的就是大哥二哥和老三的故事。

“不爱红装爱武装”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60年代,受诗词“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影响,军装是最时髦、最体现革命化的服装,尤其在青年学生中盛行。工人、农民、教师、干部、知识分子中相当一部分人也穿起了军便服。
    随便翻翻60年代的结婚照,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绿军装标准照,可见当时国人对军装的痴迷程度。

服装跟着潮流走
    多数人对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印象,除了那纯美的爱情,便是主人公穿上“的确良”衬衫在人群中引起的关注目光了。确实,对成长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深刻的记忆中一定有“的确良”。当时,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初起步,这种不用棉花就能织出来多种颜色的布料,不仅掀起了一股服装时尚风,也结束了国人“大改小、旧翻新,补丁摞补丁”的粗布年代。
    “我小时候很多件的确良连衣裙,衬衫和裤子,都是嫩嫩的粉色、鹅黄色、淡蓝色。”1975年出生的王芳回忆道。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布匹供应日趋丰富,棉纺织品、化纤制品的种类样式越来越多。港台地区甚至国际上流行的一些服饰也开始进入国内市场。比如,伴随着霹雳舞红极一时的牛仔裤、健美裤、喇叭裤、蝙蝠衫,彼时不仅衣服的颜色、样式不再单调,潮流服饰更是快速更迭着。
  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市场也空前繁荣,除了款式之外,衣服的品牌、质感和面料也成为购买时的选择标准。穿衣不再是为了避寒保暖,而是自身气质、品位和生活态度的表现,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这从当时的一句俗语可见一斑:“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

新世纪要时尚也要环保
    在经历了服装市场从短缺走向富余的时代后,90年代以来,邵阳人在服装选择上,不再盲目追逐流行或者只看重衣服的样式,而是开始主动选择一些兼具美观和实用性的高档、舒适服饰。“穷穿貂、富穿棉,大款穿休闲”的顺口溜更是道出了人们对服装的主旋律——自然、健康、环保、时尚。而且,更看重品质和品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再追求昂贵和名牌,而是喜欢定制、私厨等小众服饰,通过合理的搭配彰显自己的品位。“越来越个性,越来越多元,越来越斑斓”,成为新世纪以来国人服装变化鲜明而有力的写照。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邵阳人服装方面的变化还体现在购买渠道上。随着中国加入WTO,开放力度的加大以及互联网的兴起,邵阳人购买服饰不再局限于商超、门店,海淘、网购日渐普及,鼠标轻点,即可购买全世界最时髦的各色服饰,简直是没有买不到,只有想不到。

邵阳服装元素走向世界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中国服装元素也逐渐走向世界。2019年5月3日晚,2018—2019环球旅游小姐国际大赛(中国区)总决赛在新宁崀山风景区北大门举行,《古韵崀山》邵阳蓝印花布旗袍秀成为盛会一大亮点,一股“最炫民族风”在国外悄然刮起,蓝印花布也成为备受国外市场青睐的时装新宠……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邵阳的服饰、箱包、假发等轻工服饰元素也逐步走向世界,成为邵阳市优势出口产业,产品已经成为代表邵阳的明星产品。邵东箱包产品畅销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邵阳发制品企业更是将小小的头发丝做成为80亿元的大产业,产品60%出口非洲国家。

    (城市报记者 石金玉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邵阳城市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邵阳城市报 地址:邵阳市宝庆西路广电中心四楼 邮箱:sycsbzbs@sina.com | 备案号: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