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邵阳城市报 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2229期 -> 7版 -> 新闻内容
行之变:从步行到新高铁时代见证发展速度
新闻作者:黎成军 李慧兰  发布时间:2019-09-30  查看次数:     

    1960年建成的娄邵铁路让“人到邵阳止,车到邵阳回”的交通困境持续了数十年。直到2004年洛湛铁路(邵阳至永州路段)全线通车,邵阳铁路才结束了“盲肠”历史,汇入全国铁路交通大循环。此后,邵阳市铁路交通飞速发展,怀邵衡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联通了我国东西沪昆、南北京广两大高铁大动脉,“十”字高铁枢纽建成。

从步行进城的时代到高铁出行的时代
    “以前进邵阳城,要肩挑手提走路几十公里,现在宽阔的柏油马路直达城里,坐汽车也仅仅只需要30分钟。”2019年9月20日,邵阳县下花桥镇花桥村的老李站在S217省道边等车准备去邵阳坐高铁前往在深圳工作的儿子家过国庆长假,5小时后,老李就会踏上深圳的土地与儿孙们见面。与共和国同龄的老李见证了从步行数小时走泥巴路进城到乘坐空调大巴经平坦宽阔柏油路30分钟进城的70年巨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邵阳市交通运输面貌十分落后。1949年10月,全市境内共有4条公路,总长368.25公里,没有一条高速公路。1980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5163公里,其中有路面的公路696公里,其余均为简易土路,标准低、质量差,公路总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24.8公里。当时,邵阳市的交通格局是水路萎缩、铁路“盲肠”、民航空白,公路承担了98%的客运和87%货运。这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1992年,邵阳市公路建设迎来第一个发展期,制定了“三横六纵一连”的公路网规划,开始变“求通型”为“求畅型”,变“行政辐射型”为“经济辐射型”,境内公路线路由叶脉结构向网络结构转化。
    2018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533公里,是1952年的61.1倍,其中高速公路582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随着沪昆高铁、娄邵铁路扩改、怀邵衡铁路的相继建成通车,邵阳由“高速时代”进入“高铁时代”。武冈机场于2017年6月28日正式通航,邵阳正式步入航空时代。

从人工收费公交到移动扫码智能支付
    “滴!滴!”,1路纯电动公交车自动收费仪器发出两声声响后,刘竹笙的智能手机屏幕上显示已经成功扣费。从汽车北站到双清区老火车站,经过了西湖桥、红旗路、东风路、东大路。今年50岁的刘竹笙坐在公交车的窗口,看着车外繁华的商业街,刘竹笙感叹万千。“以前邵阳的路烂,公交车也以破烂差闻名,每辆公交车还专门配一个售票员。如今,都是纯电动的空调巴士,手机扫码就能付钱。以前从江北进城还得坐轮渡,如今5座大桥横跨资江,时代变化太快了!”
    1959年,邵阳市区开辟运行了第一条公交线路,即1路,也就是南门口至汽车站(今人民广场)公共汽车线路,全程2.8公里。至2019年6月,市区共有33条公交线路网,534辆公交车(其中新能源公交车527辆),1100辆巡游出租车。从柴油公交车到新能源公交车;从人工售票到移动扫码支付信息化服务;从出租车到网约车,邵阳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实现了从有到优,从便捷到舒适、智能、环保、多元的跨越。

从坡陡路弯的公路到纵横交错高速公路
    “以前走国道送药材去长沙得花4个小时以上,如今走高速2个小时内就能达到长沙,为我们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9月21日,邵东市廉桥镇的中药材批发商杨先生边打包药材边说,出口设在了家门口的高速公路开通,大大方便了外地客人前来廉桥购买中药材。提升了邵阳境内廉桥等地的区位优势,促进了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提升了区域竞争力,推动当地经济迈入发展“快车道”。
    高速公路是内陆地区传统乡镇实现特色发展的“快富之路”。 2002年12月,82公里长的潭邵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结束了邵阳境内无高速的历史。
十八大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二中心一枢纽”战略布局,面对新常态,积极谋划重大交通项目,加快构建“三横三纵两连”(三纵即二广、呼北、包茂;三横即沪昆、邵衡、武靖及新永;两连即新白、邵坪及白仓至仙槎桥)的高速公路网,着力构建“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从农村泥巴路到村村通水泥沥青路
    邵阳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交通闭塞是落后地区群众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2006年启动全市“村村通”硬化路建设,到2015年底,新建1.4万余公里水泥(沥青)路,全市建制村100%实现通硬化路,延伸到了群众家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快捷安全出行和生产生活运输。
    到2018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91万公里,直接惠及500余万农村人口。路通则兴,立足“特色产业+”的交通运输扶贫模式打通了贫困地区发展的产业链。新宁县沉水村三面环水、院落分散,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324人。2018年8月,该村全长4.1公里自然村水泥路完工,脐橙成熟季节,大货车直接开到果园旁、家门口,当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进一步加快,贫困户人均增收800元以上。2018年,在新邵县潭府乡陂丁村修建生产加工车间的新邵县四杰竹业有限公司投产运营,该公司在该乡流转竹林面积5万余亩,安置了300多名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潭府乡境内多个村庄的优质楠竹也一改小作坊加工的历史,加快规模加工、深加工步伐。目前,全市共有这样的车间146家。初步统计,全市全年自然村水泥(沥青)路建设直接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增收1200万元以上,3至5年内可增收约8000万元。

    (城市报记者 黎成军 通讯员 李慧兰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邵阳城市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邵阳城市报 地址:邵阳市宝庆西路广电中心四楼 邮箱:sycsbzbs@sina.com | 备案号: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