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邵阳城市报 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2229期 -> 10版 -> 新闻内容
医之变:从缺医到全民医保见证民生改善
新闻作者:龙晓  发布时间:2019-09-30  查看次数:     

    这一改变源自邵阳医疗卫生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早期看病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CT、核磁共振”等高精尖诊疗仪器;从背着药箱穿街走巷的“赤脚医生”到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从条件简陋的乡村诊所到现代化的“三甲医院”……每一项医疗事物的发展都推动着邵阳民生的改善。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邵阳人而言,平安健康活到70岁三世同堂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时值今日,70岁却正是人们身体康健、享受人生美好时光的年龄……这一改变源自邵阳医疗卫生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早期看病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CT、核磁共振”等高精尖诊疗仪器;从背着药箱穿街走巷的“赤脚医生”到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从条件简陋的乡村诊所到现代化的“三甲医院”……每一项医疗事物的发展都推动着邵阳民生的改善。
    长期以来,邵阳一直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筑牢健康防线。2019年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2009年的15元提高到69元,服务项目扩大到31项。截至2018年底,全市城乡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715万份,并由居民本人申请逐步向个人开放。
    改革开放之前,邵阳还没有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医疗保障体系。我市医保从2000年成立之初的单一的公费医疗到现在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多种医疗保障体系。无论是在职职工还是退休人员、无论是在岗还是无业、无论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在企业,还是普通的城乡居民,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为所有人员铺设了一张“安全网”,解除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以市本级为例,2000年市本级医保启动之初,参保对象仅有机关事业单位及少数企业单位的2万余人,截至2016年底,市本级职工医保全面覆盖,参保单位达1086家,参保人数达16.36万人,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医保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医保启动初期,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的报销比例平均为62.3%,最高支付限额仅6万元,通过2009年、2011年的几次待遇调整,目前政策范围内的平均报销比例已达81.86%,最高支付限额已达30万元。
    实行医保制度后,基本上市内所有上规模医院都为医保定点医院,极大地方便了参保人员的就医。不断完善了医保管理手段,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医保报账由最初的手工报账到在定点医院就医医保均实行即时结算。为参保人员简化了繁琐的医疗费报销程序,业务办理越来越快捷,目前,办事大厅新增了触摸取号机、LED窗口显示屏、LED综合显示屏等交互设备,所有业务能实现一窗口办理,大大方便办事群众和参保单位,提高办事体验感。
    随着高、精、尖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推广,市、县两级医院医疗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不断充实,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三级医院已达8家,其机构数、开放床位数、从业人员数和医疗服务总量居全省前列。
    目前,邵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基本理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同时,以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积极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到2018年底,共建成医联体36个。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856个,29万基层群众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101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师签约全覆盖。
    全市3110个村建起了规范化的村卫生室,结束了村一级没有“医院”的历史。目前,全市每个乡镇均有一所政府办乡镇卫生院,每个街道均有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基本上有一个村级卫生室,所有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回归了公益性。

    (城市报记者 龙晓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邵阳城市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邵阳城市报 地址:邵阳市宝庆西路广电中心四楼 邮箱:sycsbzbs@sina.com | 备案号:ICP备09011859号